冀志清:当好群众代言人、致富的领路人
- 来源:汝南县人大 发布时间:2024-09-14
冀志清,男,汉族,62岁,中共党员,现任汝南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,冯湾村支部书记。“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、整体面貌都比原来好很多了。文化墙处处唤起我们对先辈的敬仰,秀美风光与红色文化相映成景,我们感觉挺幸福,心情也舒畅,冀支书是我们村里的好支书、好代表。”冯湾村村民罗华军赞叹道。
心系群众:积极回应群众关切
“过去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生活,现在反过来了,城里人都夸我们村里的不仅环境卫生好,而且管理得也好。”说起村里的变化,村民杨艳平感触颇深。过去的冯湾村是啥样?道路破损,卫生脏乱差、棚子乱搭乱建等人居环境整治顽疾,曾一度让乡亲们汗颜。改造农村人居环境,迫在眉睫。“群众有需求,我们有回应,绝不摆‘花架子’、不做‘假样子’。”冀志清说。前期他先动员党员、村干部、村民小组长和部分村民起带头表率作用,主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,带头拆除空心房、危房。后期以点带面,动员全体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,激发村民的“主人翁”意识,实现村民从“要我拆”到“我要拆”观念的转变。在他的倡议下,村民齐动手,全面进行庭院整理、厕所革命、沟渠疏洗、水系连通、垃圾分类,同步实施村级道路、亮化升级等工程。短短3个月,村里面貌焕然一新。村庄美了,村民慢慢富了,冀志清开始思考如何让村级治理更加有效,邻里之间更和谐。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,遇到矛盾纠纷,大家能够坚持“有事多商量、有事好商量、有事商量好”。冀志清以屋场会为载体,在村里建设法治广场、法治文化长廊、法治宣传栏等,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。让村民在“家门口”便能学习法律知识,了解法治文化,接受法治熏陶,推动形成了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”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他还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,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中“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”的总要求,组织村民建立志愿服务队伍,以“积分制”“清单制”“红黑榜”等方式为突破口,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,助力乡风文明。
实际行动:助力乡村振兴
冀志清积极参加“乡村振兴”人大主题工作室,这是人大代表创新履职载体、延伸履职触角、拓展履职渠道的重要举措,是人大代表立足“三农”、服务农村的履职新方式,将在助力农民增收、传递“三农”政策、帮扶农村发展、助推农业振兴、推广优品良法、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积极作为,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。
冀志清只要有空,就和工作室的同志一起往田间地头跑,与农户交流种植经验,并把群众的难点堵点一条条记录下来,然后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,给出解决实际困难的意见。冀志清帮助群众解决种植难题22件、建立30余座蔬菜大棚,与农企碰面洽谈六家,引进和培育特色红薯、特色生姜、特色辣椒等十余种新品,带动10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。
实践初心:倾情履职为民生
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就得为老百姓发声,为老百姓解难题,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”这是冀志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村支书,他始终把加快发展和为民造福作为人大代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,经常深入田间地头,和村民们拉家常唠唠嗑;利用新修建的文化广场召集群众,和老百姓交;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选民群众,听取选民意见建议,了解群众困难和呼声。
前几年我县实施的“村村通广播”工程,为全县脱贫攻坚等工作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经冀志清调查走访发现,近两年由于部分村的广播设备老化、失修,很多乡镇、村的广播设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,广播设施不能正常使用。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了解政策渠道。
冀志清看在眼里,放在心上,为切实解决村民群众的出行难题,在县十六届四次会议上,他提交了《继续加强全县“村村通广播”工程维修管护的建议》,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。2024年5月,“村村通广播”工程完成改造升级。
坚守在基层的冀志清深深体会到,只有把代表工作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,才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老小问题的关键所在。他表示,今后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,积极收集社情民意,做好民情反馈,尽最大能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。同时当好“领头雁”,以群众增收为目标,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,让群众增收更有保障,为冯湾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